攜妻公款考察背後的“權力自肥”
“中國教科院院長帶老婆公款出國旅遊上賭船,10天行程僅10小時用於公務。”近日,有網友曝光一張2011年12月3日-12日的航班資訊及行程單,稱教科院院長袁振國等人赴阿根廷、巴西考察,10天的考察期內,除10小時公務活動外,其餘均為遊覽行程,考察團中還有袁振國的妻子竇某。
對於公眾和網路的強烈質疑,教科院院長袁振國最新“回應”稱,“(與妻子)同行的目的是為了節省一位翻譯開支,我妻子是英語教授。”這樣的回應無法打消質疑,其妻子或許是英語教授,但是不是當得了“翻譯”仍然值得懷疑。如果是按照相關規定考察團需要“配備”翻譯,應該在審批的考察方案中有所體現,為何事後反而需要“提請紀委部門進行審計”?這種“先斬後奏”的做法,本身值得懷疑。況且,讓誰當翻譯不好?非得順便讓自己的老婆當?
我們都知道一個“瓜田李下之嫌”的說法,身為高級幹部原本應該行事謹慎,在涉及公權力和公權力相關的利益上,本應該避免被人“說三道四”,這是一個體現自身覺悟和廉潔度的表現。明知有可能被人“誤解”,卻無所顧忌,一方面說明這位院長對於公眾監督的無所謂甚至是麻木;另一方面,“夫妻同機”“夫妻一同考察”的事實,已經讓院長的考察行為蒙垢,公務考察的“肥私”嫌疑也進一步“坐實”。
當然,公眾和輿論有沒有可能冤枉這位“攜妻公務考察”的教科院院長?也有一定可能性,但必須以事實證明,僅靠“三言兩語”的自我回應是不行的。這需要權威部門出來澄清和解釋,也需要真正開誠佈公地將考察前的路線審批、考察項目的審批公之於眾。公眾“死咬”這起所謂的“公務考察”不放,不僅僅是因為網路曝光的“僅10小時公務,其餘均為遊覽的行程單”,還在於時下公務考察實為“公費旅遊”現象的“氾濫”。公務考察中的“李鬼”太多,“狼來了”喊得太多,公眾不可能相信這名院長的自辯和“辟謠”。
儘管近兩年來中央有關方面高度重視、大力整飭,一些“公款旅遊者”依然頻頻出現。“考察醜聞”太多,也讓公眾骨子裏不相信“院長妻子的‘翻譯說’”。要想讓個別考察官員“自證清白”,唯有真正蕩滌公款考察積弊,讓公款真正姓“公”,讓公務行為真正“成公”,這不是短期內能改觀的。中央有關方面在遏制腐敗之時,著重強調不僅要打“老虎”,還要打“蒼蠅”。“公款考察遊”和“巨貪”、嚴重的瀆職犯罪相比,或屬於“蒼蠅”級別,但“老虎”往往就是“蒼蠅”演變出來的。應該好好查一查,給民眾一個交代。(畢曉哲)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