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9月18日電綜述:阿根廷通過《供應法》強化物價管制 新華社記者葉書宏 趙燕燕
儘管遭到反對派陣營的強烈抵制,旨在強化政府對物價干預的《供應法》修正案18日淩晨在阿根廷眾議院獲得通過,預計不久將成為政府遏制通脹的重要政策工具。
該法案將賦予政府凍結物價或制定參考價格的權力,對企業定價、利潤率和產量進行強制干預,同時對囤貨惜售和利用市場壟斷地位哄抬物價的企業,進行包括罰款和勒令停業最長達3個月的處罰。
為保證國內物資供應和價格穩定,政府可依據此法強制企業生產、銷售某類產品,對一些重要民生物資的出口進行限制和禁止,還可通過修改稅收體制,對企業生產的成本結構進行干預等等。
該法案出臺的背景是阿根廷當前的高通脹和物資短缺。據報道,截至8月底,官方統計累計通脹率高達18%,民間機構預計今年全年通脹率可能超過40%。在此背景下,政府年初對193種商品採取價格管制措施,以遏制不斷飆升的通脹。
市場人士認為,政府修改並強化《供應法》的邏輯起點在於,他們認為,當前物價飛漲的直接原因是產品價值鏈部分環節的市場集中度過高,導致一些企業濫用市場壟斷地位哄抬物價謀取暴利,因此政府需要通過立法對市場行為予以糾正。
為配合《供應法》的執行,此次一併提交眾院表決並獲通過的法案還有建立“物價監測系統”,對企業定價和有關文件進行監督和審查,以及設立司法仲裁特別機構,對消費者有關物價問題的投訴進行強制調解。
《供應法》強化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許可權,遭到了反對派的極力反對。他們認為,這是國家對自由市場經濟的“過度干預”,賦予了政府官員過多的“自由裁量權”,將打擊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對經濟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為此,阿根廷工業聯合會、阿根廷貿易商會等六大行業協會打算以涉嫌“違憲”對政府提出起訴。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當前政府通過推行《供應法》強化價格管制的措施,確實會打擊一部分借通脹亂漲價的行為,但對於遏制通脹收效不大,因為當前通脹的主要原因是嚴重的財政赤字和貨幣超發,控制公共開支和收緊銀根才是當務之急,物價管制可能會適得其反,加劇物資短缺的問題。
《供應法》修正案的通過也引起農業出口部門的恐慌。當前,比索加速貶值,農業出口商囤積惜售以對抗通脹,政府則因外儲不足,頻頻施壓出口商要求出清庫存向政府結匯。有媒體報道說,新法通過後,政府可能對農業出口商採取強制性措施。
阿根廷《供應法》最早於1974年首獲通過,1991年後,阿根廷施行改革廢除該法。2003年基什內爾總統上臺並強化國家干預,宣佈該法仍然有效。2006年,阿根廷政府首次引用該法對一家“拒絕向數家加油站供應汽油”的石油企業課以2300萬比索(約合274萬美元)罰款。(完)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