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布宜諾斯艾利斯4月4日電(記者 葉書宏、趙燕燕)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拉普拉塔市近兩日遭遇特大暴雨,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51人死亡,另有20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預計達5.3億比索(約合6億元人民幣)。隨著積水退去,城市基礎設施老化與修繕建設投資不足的問題,也連同滿街狼藉一同曝露在人們視野裏。
通常拉普拉塔市整個秋季(南半球目前為秋季)平均降水量只有289毫米,而3日夜裏數小時降水量就達到了近400毫米,創造了過去一百年的歷史最高紀錄。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的確是一次極端天氣導致的“天災”。
但是,人們從心理上難以接受的是,一個現代化城市,一場暴雨何以導致如此嚴重的洪澇和人員傷亡?
當地專家認為,從技術層面看,城市擴張過快和相應的城市規劃和配套設施跟不上是主要原因,但從社會經濟層面看,長期的經濟不景氣導致的地方政府用于基建改造的公共開支縮減是更深層原因。
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建築學院院長胡裏奧‧桑塔納認為,拉普拉斯市設立于1882年,當初城市規劃布局簡單,過去130年城市發展很快,人口增長了十倍,過去獨棟的小房子變成了大樓,公共服務需求成倍增加,雨水渠卻沒有得到相應配套擴建,加上很多街道改為水泥路面後滲水能力差,每逢大雨必有程度不同的澇災。
阿根廷城市規劃專家阿爾瓦羅‧阿雷斯認為,拉普拉塔是平原城市,地勢平坦不利于排除積水,此外在發展過程中城市建設受制于地上建築格局,地下排水管道擴建相對滯後。該市很多修建于上世紀初的市政基礎設施仍在使用,與現代城市發展需求不配套。
阿根廷拉普拉塔國立大學水文地質專家馬裏奧‧埃爾南德斯認為,近20年該市規模快速擴張,卻沒有規劃相應的地下排水設施,如果城市排水能力提高幾成,政府制定更加完善的防災應急預案,這次災害應該不會死那麼多人。
阿根廷《新省報》在一篇題為《投資退化,問題所在》的分析文章中指出,這場天災有其自然因素,但政府基建投資不足也是問題所在。從去年政府財政支出看,人員支出和社會開支增幅高達32%,資本性投入增幅僅為8.3%,這其中主要的公共工程開支增幅為11%,僅為當年通脹增幅的三分之一,是自2003年以來最低水平。
實際上,阿根廷多數省份當前普遍存在公共工程投資不足的問題。《新省報》分析認為,隨著阿經濟下滑和外債壓力增加,國家風險指數不斷攀升,很多省份難以從國際上獲得融資,發行政府債又受到中央政府的數量限制,因此不得不調整公共開支結構,但“選舉政治”又不允許大幅削減社會福利開支,最後可能被犧牲的只有基建投資。
此次特大暴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也未能幸免,洪澇和事故導致8人喪生,民房斷水斷電,公交停運……實際上類似場景過去半年在布市時常上演。這不禁讓人們聯想起一年前發生在布市的城鐵列車脫軌51人死亡的特大事故,劇情不同,但背後的原因卻一樣:規劃滯後,投資不足,設施老化。
一位阿根廷專欄作家這樣寫道,阿根廷該給城市看看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