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凍結物價為通脹“踩剎車”

  新華網布宜諾斯艾利斯2月5日電(記者葉書宏 趙燕燕)阿根廷政府4日與主要大型連鎖超市達成協議,自2月1日起凍結所有商品價格,時限兩個月,以遏制日益嚴峻的通脹壓力。分析人士擔心,從歷史上看,凍結價格對于遏制通脹效果甚微,相反可能導致供給不足從而加劇需求型通脹。

  此次物價凍結協議涉及多家阿根廷大型連鎖超市,商品涵蓋從牛奶到空調等生活用品。為督促協議的執行,阿政府將不定期向超市派遣價格巡視員,消費者保護協會將受理漲價投訴電話,超市業主必須每周向政府提交所有商品價格列表。

  自2009年以來,阿根廷經濟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開始步入下行通道,2012年經濟增速降至約2.2%。為刺激經濟增長,阿政府擴大公共開支並增發貨幣刺激民眾消費,導致通脹壓力激增。去年民間咨詢機構公布的阿根廷通脹率高達25.6%,居拉美各國之首。

  高通脹帶來的傷害顯而易見。特別是對低收入階層而言,生活成本不斷攀升,社會不滿情緒不斷累積,政府民意支持率持續下降。今年下半年,阿根廷將舉行議會中期選舉,現執政聯盟的支持者多來自中低收入階層,有效控制通脹將是執政聯盟贏得多數支持的必要條件,這也是政府凍結物價的政治考量。

  從經濟層面看,目前阿根廷通脹形勢有進入惡性循環的危險。通脹過高,工會要求更高的工資增幅,工資增幅過大則會增加生產成本,再度推動物價上漲,使通脹形勢進一步惡化。因此,阿根廷政府一方面盡力減少工資漲幅,從商品供應端控制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則凍結物價和提高收入所得稅門檻,提高工人實際工資和購買力。

  目前,阿根廷多數工會組織正與雇主進行薪資談判,如按前者要求的以民間通脹率為基準(通常以超市物價為參考),工資增幅預計在25%左右,而政府希望通過凍結物價把工資增幅控制在20%以內。另外,通脹導致民眾購買力縮水,消費需求從2010年的增長8%降至去年的1%,凍結價格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費需求,為經濟增長助力。

  但是,從歷史經驗看,凍結物價對于遏制通脹只是揚湯止沸,操作不當往往引來更加嚴重的後果。阿根廷前經濟部長豪爾赫‧托德斯卡指出,阿通脹的根本原因在于財政赤字和貨幣超發,僅靠一份價格凍結協議不足以解決問題,只有在控制貨幣發行和財政支出等方面採取綜合措施才能見效。

  此外,凍結物價措施要發揮效果還面臨幾方面障礙。首先,超市只是零售端,如果源頭供貨商或生產企業不願意配合,價格凍結很難持續。當前的進口限制政策導致進口量銳減,原材料半成品價格攀升,加之工資上漲,生產成本勢必增加,供貨商維持現價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大型超市對整體物價指數影響力有限。大型連鎖超市只控制了阿根廷食品、飲料、清潔和護理用品40%的市場份額,如果不把價格制定鏈條上的中小型超市和作為供貨商的工業企業納入進來,價格協議對于物價水平的影響不會太大。

  凍結價格可能帶來的一大負面效果是物資供應短缺,這可能加劇需求型通脹。一位超市業主說:“相較于其他國家,阿根廷大型超市議價能力非常小,不能指望我們成為唯一的價格制定者。價格凍結協議效果如何,最終取決于供貨商,如果供貨商不願在凍結價格水平上保證供應,進貨漲價是必然的。如果超市因為價高拒絕進貨,直接後果將是產品短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