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債務違約IMF須全面改革

今年7月30日晚,阿根廷政府宣布,因未能與少數堅持要求全額賠償的債權人達成和解,將出現技術性債務違約。阿根廷為何在有足夠外滙儲備的情況下選擇技術性債務違約?

一、阿根廷技術性債務違約的起因

阿根廷目前擁有約300億美元的外滙儲備,但卻止付5.49億美元而冒然違約。這件事還得從早年說起。

1989年,拉美國家因外部環境劇變,而引發多國連環的債務危機。為此,美國財政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的研究人員以及拉美國家的部分代表在華盛頓召開會議,研究如何令拉美走出債務危機的困境,並針對拉美國家的經濟,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因會議在華盛頓召開,並由華府及總部設在華盛頓的國際機構主導,故會議達成的所謂十點共識,被稱作「華盛頓共識」。

華盛頓共識秉承亞當.斯密自由競爭的經濟思想,要求拉美國家放鬆政府對市場的管制、推行國企私有化、消除市場準入障礙、推行貿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採用有競爭性的滙率制度、改革稅制,以及政府開支重點轉向基本醫療保健、基礎教育和基礎設施等。這一共識具體由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拉美推動,作為救助債務國的先決條件。

美迫阿國企私有化 再強行吞併

阿根廷曾因長期大量出口糧食和牛肉,被譽為「世界的糧倉和肉庫」。其工業基本上是以食品加工業起步,然後,在政府產業政策保護之下,發展了重工業、化工工業和機械工業。華盛頓共識在阿根廷這樣一個傳統的國家實施之後,大批國有企業被強制性私有化,大量私人企業出現財政困難,又得不到政府資助,其資產價格一落千丈,美國跨國公司憑藉美元對比索的強勢,趁低大舉併購阿根廷企業。這種掠奪式併購如同給阿根廷經濟打了一支強心針,出現短暫的經濟復甦。

但是好景不長,到1999年,由於⑴美國的強美元政策,令阿根廷與美元掛鈎的比索不恰當地升值,阿出口受阻。⑵長期龐大的政府開支,連年赤字,債台高築。⑶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和99年巴西金融動盪,使阿根廷內外部環境惡化,再度陷入債務危機。

2001年,阿根廷外債總額已達1,500億美元,相當於當年外滙收入的4.7倍。同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阿根廷政府未能實現將財政赤字降至零的目標為理由,決定推遲撥付一筆援助,觸發了阿根廷國內銀行擠提風潮,繼而爆發全國性的社會動亂,政府被迫更替,新政府上台即刻宣布停止支付中央政府的1,320億美元的債務。

01年違約 「禿鷲基金」趁火打劫

阿根廷2001年債務違約後,其國債價格狂瀉,以美國NML資本公司與AURELIUS資本管理公司為首的投資者,以超低價格買入阿根廷主權債務13.3億美元。這類趁火打劫的投資基金被形象地稱為「禿鷲基金」。

自那時起,阿根廷開始了長達13年的債務重組之路,一方面與債權人談判,要求削債重組,另一方面因違約後不能踏足國際信貸市場,還得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巴黎俱樂部求救。截至今年年中,阿根廷終於就93%的債務與債權人達成解決方案,並將5.49億美元存入美國紐約梅隆銀行,以便支付一筆到期的重組貸款。

但是就在這時,美國最高法院核准了美國紐約聯邦法院的裁決,即阿根廷必須全額本金加利息支付欠「禿鷲基金」的債務。這就觸發了阿根廷之前已達成協議的93%的債權人必須重回談判桌,眼看成功在望的馬拉松式債務談判前功盡棄。面對此情此景,阿根廷政府被迫採取技術性債務違約。

二、阿根廷再次債務違約的啟示

作為拉美第三大國,阿根廷經濟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但在過去的30年間,從債務危機到債務違約,直至近日的再次債務違約。

IMF救人條件苛刻 迫阿入兩難

由於第一次違約,阿根廷在過去13年間一直無法進入國際信貸市場,已嚴重影響到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阿根廷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美國最高法院近日的一紙判決令阿經濟再度陷入困境。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阿根廷問題上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它針對拉美國家危機時提出的先決條件極具破壞性。這些先決條件未充分考慮受援國實際情況,處處以所謂的市場規律為準,這種教條式的要求,從體制上傷害了新興經濟體的成長,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

2.IMF提出的先決條件太過苛刻,且自相矛盾,它一方面要求阿根廷採用市場規律,任由企業倒閉和國企私有化,減少了政府收入資源,另一方面要政府量入為出不得有赤字。置政府於無所適從的兩難境地。

3.IMF要求阿根廷開放市場,實行自由經濟,實際上最大的得益者是美國。阿根廷每次發生危機,美國均借助IMF向阿根廷開出救援條件,以財勢咄咄逼人,逼阿國就範,令阿國十分惱火。這次阿根廷政府宣布了技術性違約,就是以示抗議。

4.IMF對阿根廷使用的手段,其實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同樣照搬,例如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其要求韓國採用「休克療法」,政府不救倒閉企業,因出現企業倒閉潮而引發金融危機,令韓國一批銀行成為美歐投資者囊中之物。危機前,韓國政府規定外資對韓銀行持股不超過4%,危機後迫於IMF壓力,不得不開放金融市場,外資大舉進入韓銀行體系:韓友利銀行12.3%、第一銀行51%、新韓銀行63.15%、韓亞銀行73.45%、外滙兌滙銀行73.64%、國民銀行77.8%,均為外資持有。

後台老闆財大氣粗 改革待何時

本人在8月4日於本欄曾撰文「金磚銀行崛起減全球金融不公」,本文可以視為對前文的一點補充。總之,從阿根廷技術性債務違約現象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存在的問題。近些年來,全世界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的呼聲不絕於耳,但因其後台老闆財大氣粗,對呼聲置之不理。而如今,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應急基金的成立,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一個挑戰:IMF反省的時刻到了!IMF必須進行全面改革!

阿根廷技術性債務違約對阿當然有負面影響,但對IMF的影響將更加深遠。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