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10月17日專電題:“中國制造”開啟大數據時代
新華社記者王攀、郭洪海
在進入阿根廷市場之後,以生產電視機聞名的海信集團決定改變以往的營銷模式。
借助于當地化的生產和營銷團隊,這家中國家電巨頭注冊了新的社交媒體賬號,對關注自己產品的阿根廷消費者給予獎勵,並通過這些消費者的反饋意見修改產品設計和功能。
一個月之後,海信的阿根廷“粉絲”超過1萬人,在搜集到大量一手數據的同時,企業在當地家電市場上的銷售佔比也隨之快速上升。
正在此間出席第114屆廣交會的青島海信國際營銷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監龐靜在列舉完這個市場案例後說,“線上”和“線下”結合能更好贏得市場的事實證明,大數據已經成為“中國制造”不能回避的迫切挑戰。
“對于正處在轉型階段而言的中國企業來說,自媒體和新媒體帶來的機遇特別重要,因為它們的使用者主要是高收入、高知識水平的中產階級和年輕消費者群體,不能獲得他們的認可,就等于喪失了未來最重要的市場機遇。”龐靜說。
眼下,國際市場普遍認為,一個大規模生產、分享和應用數據的時代正在開啟。“以海量數據為基礎的‘反饋經濟’等新經濟、新商業模式正在開始形成。”--牛津大學教授維克托在其暢銷書《大數據時代》,給出了這樣的界定。
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平臺,參加廣交會的中國企業幾乎都感受到了大數據的威力,很多企業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已經做出了反應。
利用社交媒體與海外用戶交互,搜集需求,然後開發適合當地的產品,這是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典型做法。和海信類似的是,家電巨頭海爾在今年5月底通過SNS等眾多國際性社交媒體,在全球27個國家與網友展開互動,1個月時間內,吸引了700萬全球網友參與,收集反饋39萬多條,平均每天收到1萬多條創意。
“巨大的網絡用戶交互數據有效支撐了營銷和後續研發工作,也提升了品牌形象。我們一款‘水晶洗衣機’的創意就來自于數據的挖掘,這款機器可以自動判斷洗滌劑的投放量,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海爾集團中東非大區營銷總監張慶福說。
近期,海爾還與電子商務公司阿裏巴巴合作,利用大數據推進商業模式創新,首次在業內推出大規模家電定制預售活動,按照消費者需求專門生產個性化產品。
然而,在看到“中國制造”應對大數據時代的積極一面的同時,也讓人感到有些遺憾:和跨國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對大數據價值的挖掘相對要“淺薄”很多。如何抓住這一機遇在生產模式、商業模式、管理模式進行更深刻的變革和創新,仍有待開發。
目前,許多跨國公司已經開始從更深層面發掘數據價值並從中獲利了。如谷歌通過分析用戶的搜索關鍵詞,提供再捕捉服務,每年可以獲得10億美元的收入;亞馬遜通過對其平臺上的互動交易數據進行挖掘,使得其在交易當中獲得更好的收益;UPS公司也在使用大數據來管理6萬多輛物流車輛,降低成本……
一些市場人士認為,深入挖掘大數據不僅能夠成為中國企業競爭力的來源,也將成為中國國家競爭力的一部分。聯係到我國現代化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以及教育、交通、醫療保健等各方面挑戰,通過大數據來解決問題、創建新的產業群,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改變,意義就更大。
眼下,在以海爾、海信等為代表的一批“中國制造”邁出了第一步之後,人們有理由期待它們做出更多的探索。(完)